永泰奋力谱写现代化绿色发展新篇章

来源:bob电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22 20:21:15

  永泰位于福州市西南部,县域面积2241平方公里,是福州面积最大的县区,地貌呈“九山带水一分田”,全县辖9个镇、12个乡、272个村(居),户籍人口38.2万。习在福州工作期间曾挂钩联系永泰并先后14次来樟调研指导,赞誉永泰“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被誉为“李果之乡”“中国温泉之乡”“武术之乡”“优秀建筑之乡”。

  置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至今已有1250多年历史,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永泰状元文化、庄寨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宋代以来共出了291位进士,南宋年间曾创造七年蝉联三状元的科举奇迹,是中国建筑之乡、武术之乡、温泉之乡,是闽台三大神之一的张圣君文化发祥地,全球信众逾亿人,遍布闽台、东南亚。现存较完好的明清时期庄寨建筑152座。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全省最多,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永泰庄寨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并列入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现有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省级47个,数量全省最多,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嵩口古镇自古就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也是目前福州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古镇保留有16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建筑,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随着水路交通逐渐没落,嵩口古镇的枢纽作用日渐式微,旧民居趋于破败。那时的古镇,仿佛一位迟暮的老人,默默守望着流逝的时光。在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嵩口古镇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嵩口模式”,按照“运营前置”理念,推出古厝租赁、托管、补助和房屋使用权置换等多种活化方式,积极创新古镇改造的社会化参与机制,引入市场化思路,让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从城市源源不断流入古镇。同时,古民居的保护利用上,嵩口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活化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并以“针灸式改造”,建构起古街古镇的空间架构和时空传承关系。2014年起的10年里,古镇陆续实施了多个改造项目,每一个都遵循同样的理念,让一座座古厝、一条条古道变了模样的同时,也针对性持续培植当地传统业态,形成了怀旧与新潮相融共生的局面,不断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嵩口留住了慢慢的变多的“人心”。

  素有“省会后花园”美称,森林覆盖率69.37%,空气、水质量常年位居省市前列,获评国家级生态县、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等。县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02平方米,位居福州市前列,成功创建第五届、第六届省级文明县城,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以上。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养生城市,岭路乡获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御温泉、云湖溪谷获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东南沿海温泉带的重点温泉县,现有欧乐堡海洋世界、青云山、云顶、百漈沟等多个4A级景区,是全市高A景区数量最多的县域,嵩口镇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现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金牌旅游村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5个,各类精品温泉酒店10家,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成效受国务院通报嘉奖,入选全省唯一的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成功打造大樟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现有备案民宿40家,拥有草木谷、春光里、文埕湾·栖心客栈等一批热门的网红民宿,其中文埕湾·栖心、草木谷民宿获评国家丙级民宿。

  永泰葱饼,馅精、料巧、味香、皮脆,也是当地有名的传统美食之一。葱饼的制作通过“壹揉”“贰入”“叁压”“肆洒”“伍烤”“陆候”等工序,将面粉和水制成饼皮,再和香葱、猪肥膘肉馅料组合在一起。在炭火炉内,面饼在近300℃高温下烘烤,肥膘肉中的油脂最大限度地被逼出来,刚出炉的葱饼,滋味浓郁,趁着热乎劲吃起来酥脆十足。

  李干,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民国时期,永泰李干曾远销海外,颇负盛名。2022年永泰李干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福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干制作需经“选果、摇青、洗果、摊晒、腌渍、焙李、贮存”等步骤加工而成,制作期间除了盐巴,无任何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具有外形美、肉质细嫩、易脱核、清甜淡咸的特点。

  柿饼,因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与健脾化痰的功效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许多游客来永泰必购的特产。永泰柿饼的产地在福建省永泰县大樟溪沿岸的10个乡镇,即赤锡乡梧桐镇、嵩口镇、葛岭镇、城峰镇、岭路乡、白云乡、红星乡、同安镇、霞拔乡,海拔在50米~600米之间,坡度在25度以下的丘陵、平地、沙洲地,为永泰柿饼的生产地域。柿饼制作要经历选料、去皮、晾晒、捏制等工序,前后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每道工序中都隐藏着许多门道。

  美人糕,也是许多人来到嵩口古镇必搜罗的对象。此糕因其表面好看的花图案而得名,用料讲究,采用糯米、猪油、花生、芝麻、白糖等精制成的,咬上一小口美人糕,喝一杯香茗,油香留唇、细腻甜糯、芬香柔润。

  蛋燕。传说明朝正德皇帝曾来嵩口古镇,衙门官兵艰难度日,无物奉敬,于是紧挨衙门的邻居煮了一道祖传蛋面送来,正德帝举筷品尝,啧啧赞叹,询问乃知为嵩阳名菜——蛋面,龙颜大悦,或许是乡音南北差异,帝将面听成燕,连连称赞:“蛋燕,香也!”金口御言一出,从此蛋燕名动四方,扬名大江南北。蛋燕是永泰的一道特有小吃,属于闽菜系。把地瓜粉和鸡蛋搅拌成粘稠的糊状,然后放置平底锅中,摊成薄皮状,固定成型后捞起放凉,然后,大块的薄饼切成粉条状即可。此菜口感滑溜,弹性十足,入口难忘。以嵩口镇最为出名。有各种烹饪法,可做成炒蛋燕、煮蛋燕、拌蛋燕、清汤蛋燕等。

  富泉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曾入选央视“舌尖上的美味”。永泰富泉羊是福州三大名羊之一,以黑毛、个小、无膻味、肉极鲜而闻名,其最大的特点是全部山地散养。永泰的富泉羊,吃的是纯天然青草,喝的是山泉水,因其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很好的滋补营养品。

  茶油熏鸭。熏鸭是永泰县的传统美食之一,从食材到制作都体现着永泰人对于美食的独到匠心,永泰山茶油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此熏制的山茶油熏鸭,有着独特的茶油清香,因此成为永泰人逢年过节必备佳品。刚出锅的茶油熏鸭色泽油亮金黄,一口咬下,咸香的鸭肉包裹着淡淡烟熏味和山茶油味,让人回味无穷。

  烤兔。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既营养又不易让人发胖是理想的“美容食品”。石竹草兔馆位于永泰美食街,离动车站也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是永泰的网红菜馆。赤锡烤兔这道菜是一绝,兔肉经过焯、卤、烤、炸等几道工序,加入秘制香料,入口毫无腥味和油腻感,吃起来外酥里嫩。还有赤锡烤兔、手撕兔、兔肉饺子等12道特色菜。

  深化樟台经济融合。借助全省九个之一、全市唯一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永泰县市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对接台湾农业、旅游、文创等优势领域产业,以台引台、以商招商,园区累计实施44个项目,总投资超6000万元。2024年,新设台资企业11家;6家在樟台资企业成功加入福州市台协会。台资企业梅百华新增外资300万美元在园区动建一座青梅加工厂,并组织并且开展“千人”精致农业培训。全力推进以嵩口古镇为核心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建设,打造“嵩口模式”2.0版本,构建全龄段友好型古镇。2024年成功促成5支台湾团队签约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11个,数量为全省最多,获得省级补助资金550万元,并作代表受邀参加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榕台乡建乡创项目建设成果发布活动。

  深化樟台情感融合。永泰是闽台张圣君信俗的发源地。张圣君文化是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两岸信众众多。深入探访永泰县张圣君的传说遗迹50多处,分布13个乡镇,推出张圣君传奇故事专栏46期。2024年,以张圣君千年华诞为契机,成功举办中国•永泰2024闽台张圣君信俗文化交流和研讨会等6场活动。不断增进樟籍台胞与家乡的亲情乡情,方壶岩张圣君母殿获评福州市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星月同天•两岸同心”2024年首届海峡(永泰)天文青年汇暨农业招商对接会。邀请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和台湾音乐文化出版社交流团共55人台湾师生,赴永泰参加“中国•永泰—2024合唱交流与展演”。

  深化樟台社会融合。建立健全在樟服务的台湾人才保障机制,给予获评永泰人才的台胞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优惠待遇。注重优化台胞在樟生活保障,在县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便民服务窗口,在全县设立永泰县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力打通保障台胞权益“最后一公里”。设立“闽台乡建乡创司法服务保障融合中心”,出台《关于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司法服务保障融合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22 项综合司法服务。

  下一步,永泰县将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四个更大”等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做大城关、做大产业”,以“六大产业、五大片区”为抓手,全方位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泰实践。


上一篇: 气温变换如“孩童脸” “洋葱式”穿衣来应对! 下一篇: 山东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关注我们

社交媒体平台

0472-6980870

bob电子体育

COPYRIGHT (©) 2017 bob电子体育 蒙ICP备20002625号 蒙公网安备 15020402000094号